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坚守智造“一缆定乾坤”, 全力构筑产业链群发展新高地——装备制造(特种电缆)·安徽无为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芜湖日报

驱车前往无为市高沟镇,入口处高悬着的“中国电缆之乡高沟”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高沟镇地处无为东南,南拥长江,东临芜湖,是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自上世纪80年代末,高沟镇的电线电缆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经过30多年的积淀,形成了以高沟镇为中心,辐射姚沟、泥汊、无城等镇的产业片区。随着集聚效应的不断扩大,发展成为如今特色鲜明的电线电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危中寻机、难中求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品技术革新、着力打入高端市场,在加大制造设备、人才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上奋力实干,以坚守智造的初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征程上一路高歌猛进。

潜心笃志,做细分市场的先行者

学问尚精专,于电缆产业亦是如此。在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根根缆线从生产线上缓缓流出,偌大的工厂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我们的产品有轨道机车车辆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等,在配电系统、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多个电气装备和数字信息传输上广泛布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红宝介绍道。记者看到,经过绝缘层、填充辅料、外护套等层层工艺,一盘盘电缆如同标准化的精密仪器,“出厂”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成品区,整装待发的电缆如工业“摩天轮”蔚然壮观。“依据每件产品的性能,会有防腐蚀、耐火、防水防蚁等不同特种功能需求。”正如张红宝所言,电缆行业规格品种很多,除了做好常规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在细分市场不断挖潜,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据介绍,截至2022年5月23日,公司主导产品已涵盖中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机车车辆电缆、光伏电缆、耐高温硅橡胶电缆、耐高温氟塑料电缆等十多个大类品种,覆盖特种功能电缆500多种型号,10000多种规格。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潜心笃志做细分市场先行者,这在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并非鲜见。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无为依托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实施领军企业培育,积极打造了华菱电缆、华宇电缆、国电电缆、华能电缆、尚纬电缆等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发展迅速的电线电缆领军企业,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特色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从而带动整个电缆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不断培育壮大,2021年全市电线电缆企业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共9家,其中,楚江、华菱、国电、华宇、尚纬等5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据统计,2022年1-3月份,全市电线电缆规上工业企业104家,累计实现产值68.4亿元,同比增长42.7%;累计入库税金2.1亿元,同比增长21.0%。

技术赋能,做科技创新的登攀者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走近安徽华宇电缆集团产品展示大厅,各类“上天入海”的高科技电线电缆尽收眼底。在舰船用纵向水密电缆展品前,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工程师穆腾飞向记者介绍道,“固有水密电缆的耐水压等级最多达到7个兆帕,也就是说700米是极限,我们现在研发的纵向水密电缆能达到水下1000米,且更利于网络信号和光信号的传导。”从传统单芯控制类水密电缆到大深度水下信号类综合电缆的升级换代,穆腾飞和他的小伙伴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在工艺摸索与确认的道路上“闯关”。

一根细细的电缆,既能保持良好的弯曲特性,内芯还很润滑。“这在过去的工艺水准是很难想象的。”穆腾飞感慨道,深海勘探需要高质量、高可靠的线缆作支撑,要具备耐水压、耐腐蚀、耐低温、重量轻、集成化等各项性能,其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指标,要比普通线缆更高,“这对产品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记者了解到,在海洋深潜装备线缆的研发制造上,安徽华宇电缆集团主持开发的省级重大专项——深潜设备专用水密电缆,已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建设。作为打破国外“卡脖子”的技术,产品为我国石油及船舶事业和深海领域的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拉丝、接线、压模、冷却……一连串的工艺流程背后,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微型生产线”。置身于华菱电缆集团的检验中心,长长的走廊两边布局着大大小小10多间质量检测室,有的负责检测机械性能,有的检测低温性能,有的则通过卤酸气体释放量来检测环保性能……“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域喻为医院的体检中心。”安徽华菱电缆集团原材料检验员万刚形象地介绍道,所有产品在正式投产前,都要先进行原材料的内部“体检”,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把关。

如今,依托技术赋能,“无为电缆”早已摒弃“粗老重”的工业制造旧模式,转向“高精尖”工业智造领域。安徽国电电缆重视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截至2022年5月23日,已拥有国家专利共6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6项,安徽省级认定新产品7项,并连续两届入选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华能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改造,现已被列为芜湖市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企业……通过抢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无为市积极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5月23日,,共有1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有4家企业获得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有20家企业加入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的线缆工业互联网项目。

招才引智,做智能制造的超越者

智能制造,既要有引领前沿科技的工艺设计,更要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材”“才”缺一不可。“自主创新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攻坚之路,需要有研发平台的大力投入和人才的有力支撑。”以此为行动导向,与高端产品、新行业领域相匹配的“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在“电缆之乡”深耕壮大、蓄势勃发。

“我们在近三年时间,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15亿元,先后组建了‘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船用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与青岛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安徽华宇电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8年公司即与青岛科技大学雷清泉院士团队成功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并随即签订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同样将发展理念定位为“借力发力”,实现“弯道超车”的还有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我们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电线电缆阻燃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多个大院大所团队合作,重点开发轨道交通、高铁、军工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安徽华能电缆集团,公司坚持创新研发战略,设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耐高低温软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产学研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拥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电子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研发平台和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战略合作。

……

站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无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早已深知工业互联网时代,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只有打破产能严重过剩的低端化、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才能让‘无为电缆’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顺利突围”。掌握“二次跨域”的核心“密钥”后,无为市进一步加大电缆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成立上海电缆研究所-安徽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工作站、合肥工业大学无为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设立安徽省居民融合特种电缆产业创新联盟、安徽省电缆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专家工作站,并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截至2022年5月23日,无为电缆企业共拥有2家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5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加大力度,做政策落地的服务者

一根电缆,一头连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一头连着地方政府的问计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就是优服务、护民生”“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积极出台支持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让扎根无为的电缆企业感受到政府“温度”、政策“厚度”,从而集聚起企业发展的巨大信心和澎湃动能,“我们不仅要服务好企业,更要从他们的急难愁盼入手。”无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范西坦言道。

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反复的疫情形势影响,攸关企业发展命脉的“融资、人才、能源”三类大事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融资之难如何破?”以政府层面成立担保公司,聚焦实体经济持续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针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打好金融政策工具“组合拳”,让企业融资“有渠道”;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的心坎上。“人才之困如何纾?”在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的大背景下,无为举全市之力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涉及柔性引才汇智行动、政产学研合作行动、引凤还巢畅达行动等多个板块,全力做好引才、聚才、兴才、留才,为以电线电缆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能源之急如何解?”畅通铜材、高分子绝缘材料等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物流渠道,确保物资进厂和按期交货,同时压减办电环节,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无为电缆企业“吃透用足”利好政策上,无为市“大招特招”频出。继电线电缆产业专业政策酝酿出台在即,线上服务平台“惠企通”也将于2022年6月份正式启用。“围绕‘1%工作法’,我们梳理出服务清单,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施策、通堵点破难点,同时,持续落实无为市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帮助企业解各类燃眉之急。”范西表示。

聚焦电缆企业主体,全力推进“强企”“智企”“惠企”“暖企”工程,全力构筑电线电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这是全市上下奋力书写的“共同命题”。站在新起点,做好时代答卷,这既是敢闯敢拼的“无为精神”,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赶考任务”。无为电缆产业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历经多年发展蜕变,现已建设成为全省最成熟、最典型的特色产业集群,并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安徽省优质特种电线电缆生产示范区。

做精产品,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以研发创新为方向,带动企业逆势上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实现“无为电缆”更高质量发展。这条产业强链之路,无为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从制造型向智造型迈进跨越的康庄大道上,奔走得更稳、更远、更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