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践行“五心”服务 打好稳增长“组合拳”——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装备)·南京江宁区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

2022年以来,南京江宁区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装备)示范基地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始终抓住制造业根本,主动靠前对接企业,践行“五心”服务,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前5个月,江宁区111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基地智能电网产业169家规上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速达到8.3%,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一、同心协力,科学筑牢企业疫情防控屏障


工业稳增长,企业的平稳健康运行是根本,完善流畅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是基础。疫情发生后,江宁区工信局牵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专项组,迅速召集发改、科技、商务、城建等部门联合实体运作;区级成立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指导各街道、园区建立对口工作专班,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局面。抓好企业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是关键。对与重点地区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人员和车辆实施建档挂账,基地成立3个专项检查组对企业开展抽查检查,确保进出南京货车台账“一本清”、重点地区来宁货车闭环管理和“日报告”制度落实,疫情期间累计监测相关企业220家、往来人员11455人、运输车辆19519台次。企业是人员相对密集场所,管理的闭环与效率必须兼顾。基地有序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人员核酸“应检尽检”,通过送核酸上门、组织外来人员抗原检测、推广使用“场所码”等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疫情防控措施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疫情期间,3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共计13474人核酸检测率达100%。


二、贴心服务,快速精准解决企业困难诉求


3月中旬出现疫情以来,基地按照市、区指挥部要求部署,快速积极对接区内重点企业,区工信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摸排省内外产业链、供应链诉求152条。坚持市内问题自身解决、市外问题分区县重点协调、省外问题立即上报原则,第一时间响应企业诉求关切,力争做到“当日回应、当日办理、当日跟踪回复”。重点针对省内诉求98条事项,按照区县进一步细化分类,立足自身、不等不靠,集中锁定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以及无锡市、南通市、泰州市等的部分区县,集中力量充分沟通协调,为企业打通物流通道。在区防指交通管控组全力支持和市工信局、省工信厅的统筹协调下,省内地区诉求事项基本解决。截至4月底,全区1117家规上工业企业有力地克服周边地区疫情影响,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企业产能逐步恢复。


三、尽心协调,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


区级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与各开发园区、街道服务企业专班通力合作,加大企业走访力度,认真梳理企业需求,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努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按照市、区指挥部要求部署,快速积极对接区内重点企业。打通物流运输堵点,为上汽大通、国电南自、格力、卫岗等企业办理通行证745张,有效缓解了重点企业交通物流受阻等问题。积极推进“白名单”制度落实,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物资、本地重点企业等方面,逐级向省市推荐报送了“白名单”企业,全区共有52家企业纳入第一批名单。


四、悉心培育,持续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基地聚焦制造业“智改数转”,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制订下发了《江宁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突出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为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开展“智改数转”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从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企业中,遴选标杆企业,累计创建5个省级示范智能工厂、4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8家市级智能工厂,有效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生产水平。

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科研投入,深耕细分市场,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提高竞争力。今年以来,江宁区分别遴选56家、21家优质企业建立了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组织12家优质企业参加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针对部分企业对惠企政策了解不深、掌握不透的问题,区工信局联合第三方优质服务机构,逐一深入26家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走访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精神、申报流程,指导企业梳理相关台账资料,全力支持企业申报。


五、倾心帮扶,大力提振企业增产扩能信心


江宁区在全面承接市助企纾困20项举措的基础上,出台《南京市江宁区助企纾困若干举措》,从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补贴企业运费、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等11个方面全力缓解疫情冲击,进一步恢复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围绕企业集中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区工信局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多对一”、“一对一”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对纳入“智改数转”项目库的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在原有政策奖补基础上,再给予项目贷款总额2%的贴息补助,助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截至5月底,共组织3场银企对接会,解决了18家企业数亿元的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扩大生产的信心。


(供稿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作者:吴以华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