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创新发展释放强劲新动能——电子信息(物联网)· 杭州高新区(滨江)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杭州日报

2021年“期中考”揭榜,“共富特长生”交出“高分答卷”。

根据最近统计数据, 今年1-6月,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940.7亿元,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速10.4%,排名全市第一,高出全市3.4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使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基数较低,为消除同比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速”成为更好地反映经济复苏进程的重要指标。而高新区(滨江)能够保持两年平均增速两位数增长,则意味着该区经济基础不仅“抗打”,而且动能十分强劲。据悉,上半年,高新区(滨江)规上工业增加值332.1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5.5%,均列全市第一。


新动能让“底盘” 更稳更强


上半年,高新区(滨江)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234.5亿元,增长13.8%,环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11.5%,仅6月产值增长23.1%。

而进一步细分规上工业增加值,其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产业增加值总量也位列全市第一,分别增长17.5%、21.1%和18.1%。这足以证明新动能引领下的蓬勃动力,也让工业立区的高新区(滨江)经济“地盘”更稳更强。

上半年,该区物联网产业基础稳固、发展态势良好,生命健康产业增速较快、发展势头喜人。分析原因,该区深耕数字领域,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耦合联动,形成了明显优势。

而面对全球强烈的芯片需求,高新区(滨江)集成电路产业链条的企业也抓住机遇频频发力,部分企业增长迅猛,预计全年营收将保持在100%以上。

工业经济在高基数基础上持续保持高质量增长,其背后,离不开高新区(滨江)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围绕产业链的精准招商。上半年,高新区(滨江)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高新产业投资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新区(滨江)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2个,省六个千亿项目27个、市重点项目32个,均创历史新高。


“创新滨江”实效凸显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曾指出,唯有改善创新生态,才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而这同样适用于区域发展。

今年,高新区(滨江)因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并创造典型经验做法而喜提国务院两项督查激励,随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并斩获“科技创新鼎”……这些不仅是荣誉,其背后深入推进的各项工作为该区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起到关键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新区(滨江)新增上市公司7家,累计培育上市公司60家,其中,代表“硬科技”属性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9家,上市公司“滨江板块”数质并举,也让高新区(滨江)成为省市乃至全国资本最为活跃的地区。此外,1-6月该区新设企业8142家,同比增长86%,同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163家。

创新生态聚合向心力,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引进各类人才20739人,增长11.8%,其中硕博人才4678人,增长15.42%,应届大学生10429人,列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以人才带项目,也让项目“成色”更好,不少人才企业自带融资和知识产权,比如,以上半年新入选项目为例,10家企业入选“5050计划”不久后,就累计完成了超5亿元的融资。


锚定“世界一流”,当好“共富特长生”


高质量开局“十四五”,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表示,要稳扎稳打推进经济工作,向强链延链要发展优势,做强“龙头地位”,向亩均效益要发展空间,做好“腾笼换鸟”;向创新生态要发展定力,做好“筑巢引凤”。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形成“招引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滚动推进机制;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聚焦“智能物联、智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新生态。

牢牢抓住“创新生态”这一核心竞争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发展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比如,高标准推进数字自贸制度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做好“数字+自贸”的大文章,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便利化改革,力争形成梯队式的制度创新案例等。